有關垃圾的香港新聞

2018/07/04   香港01: 多區現非法倒罝建築廢料 環保署須制訂主動巡查計劃
近日,香港仔大道、舊大街、元朗東堤街及石籬多個地方出現被胡亂棄置的建築廢料,泥頭、磚塊、木塊等隨處可見,衍生出人車爭路、環境衛生等問題。雖然環保署已於約 50 個非法棄置建築廢物黑點安裝了監察攝錄機,但監察攝錄機仿如「無牙老虎」,不少市民依然在監察攝錄機的盲點棄置建築廢料,加上環保署人員甚少於非辦公時間進行巡查,以致非法建築廢料至今仍未得到很大的改善。環保署應盡快制訂全面的巡查計劃,增加週末、假日及非辦公時間巡查,堵塞漏洞。 建築廢料霸佔馬路,造成衛生問題亦影響交通。(黃銳熺提供) 建築廢料霸佔馬路,造成衛生問題亦影響交通。(黃銳熺提供) 環保署打擊措施 成效受質疑    2016底年起,環保署為了打擊違例棄置垃圾的行為,開始於非法棄置垃圾黑點安裝網絡攝錄機。若「天眼」影像錄到有人運用車輛運載大量垃圾,並違例棄置,署方可根據影相顯示的車牌,部署人員到場進行突擊行動,若成功堵截可立即進行檢控,或直接對所影到的車牌進行跟進。至今,署方已在46個地方安裝攝錄機。不過,根據環保署的數據,透過「天眼」取得的資料成功檢控個案不多,兩年來只有69宗,發出的定額罰款通知書僅有23張。 雖然加裝了天眼,但區內垃圾仍然隨處可見。(相片由林紹輝提供) 雖然加裝了天眼,但區內垃圾仍然隨處可見。(相片由林紹輝提供) 「天眼」的效果顯然不足,但覆蓋率有限,未能針對所有地方,非法棄置廢物的活動仍可轉移至沒有安裝「天眼」的地方,未能獲得違規人士的相關資料及證據,故即使獲得市民舉報,都未能作出檢控,致使整體的檢控數字依然偏低。2017年則有8,400宗非法棄置建築廢物的公眾舉報,但當中只有80宗作出檢控。在打撃私人土地傾倒建築廢物方面,環保署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的22個月期間,檢控非法倒置建築廢料個案一共只有18宗,即平均每月不足1宗。可見即使在香港多個地方安裝「天眼」,仍未能有效助環保署執法。因此,加強巡查、當場堵截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現時非法棄置的情況猶如遍地開花,只要天眼觸及不到的地方,就有機會被堆積垃圾。(相片由林紹輝提供) 現時非法棄置的情況猶如遍地開花,只要天眼觸及不到的地方,就有機會被堆積垃圾。(相片由林紹輝提供) 環保署巡查不力 假日巡查不足一成 然而, 環保署絕少主動巡查,往往只是在接獲舉報及其他部門轉介,或在傳媒報道事件後,才展開行動。據環保署的資料,於2017年只作出兩次主動巡查,而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間,該署的巡查基本上絕大部分(93.8%)是在平日的辦公時間進行;週末、假日及非辦公時間巡查的次數只佔巡查總數約百分之六(6.2%)。據申訴專員公署的調查報告所指,有不少市民都反映只要在周末、假日,和非辦公時間傾倒廢物,就不會被政府巡查。環保署的回應是:以該署經驗所得,絕大部分非法傾倒廢物活動在該署首次巡查及其後的跟進巡查時已停止,該署未能當場截獲及確定涉案人士。 事實上,違規者只要在週末、假日或任何非辦公時間進行非法傾倒建築廢物的活動,便可輕易避開該署的巡查。在這樣的情況下,該署自然難以截獲違規人士,更遑論有足夠證據提出檢控。然而,環保署卻以「在巡查時,非法傾倒建築廢物的活動往往已經停止,該署未能當場截獲及確定涉案人士,以致未能提出檢控」為由,指出在週末、假日及非辦公時間巡查的需要不大。既然環保署發現其巡查效果不如理想,是否應該檢討現時巡查行動,加強巡查的力度,而非掩耳盜鈴,未能檢控便稱「無需要」巡查? 申訴署建議環保署要多在周末、假日和非辦公時間巡查,以及制定主動巡查計劃。(黃靜薇攝) 申訴署建議環保署要多在周末、假日和非辦公時間巡查,以及制定主動巡查計劃。(黃靜薇攝) 環保署應制訂主動巡查計劃 加強打擊 現時,香港非法棄置建築廢料的問題依然嚴重。雖然環保署陸續推出不同的打擊措施,如安裝「多功能智慧燈柱」、泥頭車安裝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但加強巡查依然應該是最值得做的計劃。環保署應制訂主動巡查計劃,增加在週末、假日及其他非辦公時間巡查,以增加成功執法的機會。環保署在巡查方面實須做得更周全,才能避免違規者利用漏洞逃避環保署的執法。